close

小孩到底幾歲開始「學」英文最恰當?

作者/王素蓮

 

重點不在何時學,而在如何學。師大英語系教授李櫻指出,近年來兒童英語教育的爭議重點,一直擺在「時間」,家長非常關心「when」(什麼時候學),但她要提醒家長的是「how」(如何學)才是重點。並非不要太早接觸,或是統統不要學,問題在於家長的態度和期許,決定了是在幫助孩子,還是讓他提早出局。

 

前亞洲大學應用外語系系主任張湘君指出,大家認為愈早開始學英文愈好,顯然是民間「似是而非」的傳說。這個迷思變成一種堅實的信念,甚至演變成一種焦慮。她認為初學英語的時機,只是學習成敗的因素之一,教材、教法、學習策略及家人態度等因素,更形重要。

 

幼兒對聲音反應較敏銳,重複學習的時間較充裕,是語言學習上的優勢,但理解力及持續力不如年紀較大的孩子,也是事實。

 

師大英語系教授李櫻表示,很多家長以為讓孩子早點學,就可以變成真正的雙語,其實真正的雙語是在特殊情境下才會發生。多數情況是,每個人有一種語言是主要語言,用主要語言思考。比方說,算數學的時候,是用國語來思考。若一個人缺乏主要語言能力,他的邏輯推理、想像力、組織能力等,都會不足。在幼稚園裡,要孩子描述他昨天去哪裡玩,是很重要的語言能力訓練。中文能力直接影響到孩子抽象思考的基本能力。如果主要語言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磨練,就投入到第二語言,最終會「兩敗俱傷」,影響孩子整體的思考發展。

 

「怕輸在起跑點,結果跌在起跑點,」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理事長黃夏成認為,台灣父母最大的問題,就是焦慮,「不管學什麼,只要有焦慮,就要停止。」因為在強烈的焦慮下,無法施展學習張力。他認為每個人的生命中,一定有一種語言是思想情感的主軸,而在理性和情感上能輕易轉換兩至三種語言,並能有深度且到位的表達,這樣的人,少之又少。

 

黃夏成建議,先讓孩子有能力把一種語言流利表達之後,再學其他語言。幼兒若沒有擅長的某種語言足以溝通,會變得容易哭鬧。他以家鄉馬來西亞為例,十幾、二十年前,馬國政府推動馬來文、華文、英文三種語言並重,無論在課程的時數和比重上,三者完全一致,如今這群長大的孩子,「三種語言都是半瓶水。」英文的學習牽涉到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環境,不應抽出來看,也不需趁早學。

 

 

(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特刊《兒童學英語關鍵100問》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nise 的頭像
    Denise

    Denise的部落格

    Den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